燙手的印度回流紡織訂單:以“短小散”為主。
發布時間:2021-05-26關注外市場!及時了解最新變化!
印度新冠疫情肆虐,不僅拖累本國經濟復蘇,還影響全球多個行業供應鏈,紡織行業便是其中之一。
近期,就傳出了印度大量紡織訂單急轉至中國市場的消息。不過,經調查后發現,雖然確實不少國內企業收到了一部分轉移訂單,但是這些訂單卻并不像想象中那么“美好”。
山東一大型紡織企業負責人徐東表示:
“回流訂單并不是都由印度客戶下單,而是由歐美客戶直接下單,還有的是經過東南亞客戶轉手。上個月我們也接了一筆小單,這批單子生產量不大,但交貨期短,只有3周,所以利潤并不高。”
而對于印度訂單回流情況,一些沿海地區的紡織出口貿易商感覺并不強烈,浙江寧波順通出口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先生表示:
“這些所謂回流訂單以中低端加工產品為主,大多是‘小散短’單,所以我們一般不會接,利潤不高而且風險較大,因為一旦疫情有所好轉,這些訂單就會又轉移回去,弄不好就是賠了夫人又折兵。”
疫情肆虐致訂單向中國轉移
近段時間,印度疫情備受全球關注,自從印度迎來第二波疫情之后,印度國內已然成為了一個大毒瘤,雖然新增確診病例有所下降,但是死亡人數依舊只高不減,不斷創下新紀錄的死亡數據卻仍在提醒一個事實:這里的疫情仍然肆虐。
眾所周知,印度是全球最大的棉花生產國,紡織服裝行業是印度最大的外匯收入來源之一,紡織行業占印度出口總收入的15%左右。而紡織服裝作為勞動密集型行業,此次受疫情影響嚴重。
印度2020—2021財年以來紡織品和成衣出口累計增速
根據數據顯示,在服裝重鎮德里和班加羅爾,服裝業勞工缺勤率高達50%;去年印度服裝行業消費和出口分別減少30%和24%。
因此,國際上不少買家已經聞風而動,將訂單轉向中國。
此外,印度、巴基斯坦及其它東南亞國家“封城”和貨運渠道不穩,不僅導致短期訂單回流,而且歐美日等國長期訂單也逐漸溢出,國內紡服企業擔憂下降,接單情緒上升。
實際上,早在去年10月,印度出現第二波疫情的苗頭,就有不少紡織訂單轉向中國。
河北某紡織工廠就表示,2020年9月開始,該公司在互聯網平臺上的海外訂單迅速增加,主要是來自印度市場,僅一個月毛巾的訂單就達到200萬條,相當于去年同期的2倍;
百隆東方內部人士表示,公司去年下半年就承接了一波回流訂單,從去年四季度開始公司訂單情況都非常好,接近滿產運行。
訂單的加速轉移也直接拉動了我國的紡織服裝出口。
數據顯示,今年一季度,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651億美元(約4214億元人民幣),同比增長44%。其中,紡織品出口318.1億美元(約合2060億元人民幣),同比增長40.3%;服裝出口333億美元(約合2155億元人民幣),同比增長47.7%。
回流訂單以“短散小”為主
關于印度大量紡織訂單急轉中國市場的消息,在專業人士看來,跨國企業在全球范圍內調整生產訂單、國際采購商根據生產能力選擇供應商,這都是再正常不過的市場行為。
徐東告訴本報記者,雖然近期海外訂單出現回流情況,但是這些訂單合同價大都缺乏競爭力,并且都是一些中低端的加工產品,利潤并不高。
一位行業人士也向記者分析表示:“上游品牌方只要取消訂單就可以全身而退,也不用支付尾款,此類訂單轉移速度快,買家更看重價格、交貨速度。等到印度國內生產能力恢復,訂單能否長期留在國內還需進一步觀察。紡織行業是勞動密集型行業,對于人工成本的敏感度非常高,近幾年隨著我國人工成本的提升,不少品牌都把工廠搬遷至越南等東南亞國家。”
而更重要的是,今年原材料價格上漲擠壓了企業的利潤,因此,很多企業即便訂單有所增加,很可能最后也是“賠錢賺吆喝”。
上述寧波出口貿易商陳先生表示,“去年企業的利潤還有10%左右,今年可能5%都不到。”因此目前他接單十分謹慎,寧可不做也不要賠錢。
東南亞部分港口關停
值得注意的是,因疫情肆虐,東南亞部分港口和物流業已停擺。
如印度集裝箱港口坎德拉宣布自4月24日關閉碼頭經營,其它印度、泰國等港口或陸續被疫情逼停。
因此,在徐東看來,中國企業接印度等國訂單需非常謹慎,因疫情、港口停擺、物流暫緩等多種原因,買方很可能無法按時收貨,從而造成推遲、違約,甚至棄單的現象。
疫情沖擊下,第二大紡織制造國和出口國印度供給“熄火”,加速開啟了全球紡織服裝產業的新周期。中國是國際上紡織產業鏈最完整的國家,但目前優勢主要還是體現在供應鏈的穩定性和安全性上,而近年來的產業鏈升級也提升了紡織行業的競爭力。
此外,據中國·柯橋紡織指數預測,今年二季度出口雖仍將保持增長,但增幅將回歸正常水平,我國紡織服裝等大宗商品出口將繼續實現恢復性增長。